第九十七章 凤来往事半生怨(2 / 3)

一族,叛逃了?”墨无麒思索了一下,有了答案。

“是,其实当时师父发现了他偷溜进密室盗看绝密的事,也许是爱才之心吧,师父敲打了他一番,便罢了,学成之日,不少圣山弟子都领了差事,入仕为官,唯独童清枫不见了踪影,直到凤来突袭了我朝边境,才有消息传回,童清枫金蝉脱壳,另投明主,隐于凤来,成了幕后谋臣。”天书道长的语气有无奈,有惋惜,却唯独没有怨恨,也许早已被时间抹平。

“凭着那一手能掐会算的本事,对圣山诸人的了解,以及北凉的熟悉,他为凤来出谋划策,北凉屡战屡败,民不聊生,圣山无数同门惨死,他就踩着无数同门的尸骨,踏上了他的国师之位,锦绣前程,你们的师祖一生都在后悔,留他性命。”天书道长叹了口气,同门相残,刀兵相向,是他人生中的大痛。

“所以朕曾听闻,北凉的一大家族曾在一月之内九族灭尽,难不成就是童氏一族?”北凉帝也没了架子,丝毫不介意跟一群小辈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听故事。

“童清枫是父皇亲自挑选培养出来的,却成了北凉最大的敌人,天子一怒伏尸百万,再正常不过,童氏一族覆灭,引得童清枫的疯狂报复,北凉和凤来连年战火”。

“可是史书上记载,是您气死了童清枫啊,这岂不是证明,您比他更厉害”,云楼俨然把天书道长当成了心中偶像,“其实也不是,我也不过是沾了师父的光,得了指点,加上凤来王朝吏治,皇室贪图享乐,不思进取,民不聊生,童清枫纵有惊世之能,也难力挽狂澜于不倒,这才让我有了可乘之机,就像那预言的后两句,凤来兴盛昙花一现,而北凉浴火重生”,天书道长三言两句便讲完了史书上几十页的歌功颂德。

“后来,秣陵一战,因为凤来的主将好大喜功,四十万凤家军全军覆没,童清枫的国师之位也出现了危机,而他窥视天命,逆转阴阳,落得反噬的下场,离别之际,他知大势已去,便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我,信上说了三件事,第一件是北凉遭遇百年难遇的大旱之年,第二件是废太子之乱,而第三件他只说小师弟我为你留了一件足以改朝换代的礼物”,天书道长沉默片刻,缓缓起身。

“凤来亡国,童清枫身死,可他预言的前两件事一一应验,而我功成身退,穷尽一生,都在找寻他留下的那件礼物”,天书道长长长的舒了口气,“有时候,我就在想,如果我们能拦住他,多劝劝他,会不会便不是这样的结局,不会同门相杀,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丧命,我后悔啊”,这是他内心深处最深的歉疚。

“他的话,哪怕只是他不甘落败,信口胡诌的,您也会信,师父,童前辈叛出师门,与国为敌,这不是您的错,那只是他的选择,他选的路”,岳翎不知该怎样安慰于他,只能换位思考的讲道。

“所以您为了找到他留下的秘密,将所有能学的学了个遍?”肖煜打算缓和一下气氛,便故作轻松道,江湖有言天书道长奇门遁甲,星象占卜,医术毒方,治国谋略,琴棋书画,还有武功秘籍无一不通,便见他能教出肖煜、墨无麒这样的徒弟,便也可知,绝不会是空穴来风,“童清枫诡计多端,不得不防啊,不过还好,老夫前半生为国,后半生遇到了你们这几个调皮捣蛋的家伙,死而无憾了”,提起肖煜几人,天书道长已然泪眼。

“八王叔,合着煜儿非要出去游山玩水的那几年,是被您拐了去?我还一直奇怪,他这性子像谁?他这玩世不恭,唯恐天下不乱的脾气是不是都跟您学的啊”,北凉帝略带责备的讲道,却一本正经的逗笑了几人,“我觉得他这样挺好的,比那些循规蹈矩板着脸的木头好多了,好了,小老儿困了,我醉欲眠卿且去,回吧”,天书道长笑着摆摆手,一个人向屋里走去。

院子里听故事的一群人,看着他的背影,若有所思,“我从不知,如师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