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三章 敌情(1 / 2)

宋献策把西宁卫弄得风生水起,甚至于,他被崇祯皇帝册封为了西宁总兵。

因为茶卡盐湖的食盐运送到中原内地路途遥远,许多马帮驼帮的商队往往需要行走千里之遥。而西宁卫虽然战略位置重要,但是对于盐帮的运输不如景泰镇方便。

最终,宋献策上书,建议把茶卡盐湖的中专办事衙门设在景泰。崇祯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,又改封宋献策为景泰总兵。

宋献策带着东宫卫的袁晓晓他们,打通了盐道航线。盐道线漫长,在沿途东宫卫的将士都设有各个据点,以保障盐道的安全。

这一日,袁晓晓的手下,在一个叫做红井沟的地方巡逻。此地远离贩盐道,但是为了保证盐道的安全,东宫卫的将士们往往在荒茫戈壁或者大草原上巡逻很远。为的,就是打击那些抢劫马帮的盗贼。

“袁姑娘,出事了,兵、好多的兵!”荒茫戈壁滩,袁晓晓的一名手下,一脸惊恐的跑了过来。

袁晓晓一惊:“在那里?”

按理,他们所处的位置不会有大规模的军队出现。手下的一脸惊恐,让袁晓晓感觉事情不大对头。

“在、在北面,密密麻麻,好几十万人,根本看不到头。”手下继续惊恐的指着东北方向。

袁晓晓皱了皱眉头,她本待不相信。可是这名手下跟着自己日久,不是谎之人。安全期间,她命令身边随从:“大家隐蔽,过去看看。”

前面是一个不大的,隆起的土坡。袁晓晓在手下的带领之下,到了土坡上。茫茫戈壁滩,想隐藏自己并不太容易。这个土坡,是个绝佳的隐蔽地点。

袁晓晓手下十几人趴在了土坡上,前面已经响起军队的铁甲铮铮还有偶尔的战马嘶鸣声。

这让众人心头一震,袁晓晓悄悄的探出头。这不看不打紧,一看之下,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。

正如自己手下所言,前面是数万人的蒙古军队。而蒙古军队后面,是锦旗招展的满清八旗骑兵。

袁晓晓的辽东和八旗骑兵交过手,在这茫茫戈壁滩,还能遇到他们着实把她吓坏了。

这么多人,虽然没有手下的几十万人。但是,队伍拉得这么长,少也得十余万人。

看样子,建奴此次又是倾巢而出。他们联合蒙古人这是要干什么,袁晓晓只感觉后背发凉。

这些人,要进攻大明的甘肃和陕西。

没错,黄台吉改主意了,山西北面的大同防线防守严密。若是贸然进攻山西,很可能对惊动辽东的明军回援。

既然好不容易出来一次,干脆放弃山西,直接进攻甘陕两地。

实际上,大明朝的甘肃划给了陕西。也就是,没有甘肃这个法。

出兵开始,黄台吉就知道陕西易取,山西难攻。所以,他把陕西的位置让给了多尔衮,把自己的主力放在了山西一线。

可是,等他绕道蒙古后过来才发现,山西已经今非昔比。尤其是大同防线,防守甚是严密。而且,短时间内,他是无法攻下大同的。一旦明军援兵赶到,那他就彻底的前功尽弃了。

黄台吉很快根据战场的变化,及时的做出了调整。放弃山西,合兵一处洗劫陕西。

这就是黄台吉的厉害之处,这个短兵相接的天才,总能在战场形势变化中,找到对自己最有力的一面。

当年的己巳之变,黄台吉绕道蒙古直取北京城。袁崇焕在半路上连设三道防线拦截,都被黄台吉一一识破,可见黄台吉的厉害之处。

料敌机先,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。这一点,黄台吉做的相当厉害。

只是,让黄台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在这荒凉的戈壁滩上,会有一支东宫卫。

不过也没事,东宫卫散乱各地,人数分散。即便是聚集在一起,也不够黄台吉十万大军塞牙缝的。这就好比,蜉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