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九十二章 慧眼识珠(1 / 2)

朱恭枵并没有多想:“能得太子殿下赐婚,乃是臣的荣幸。只是臣不知殿下,为何是三年?”

朱慈烺看了一眼朱恭枵,然后又对新郑郡主朱芸道:“郡主,你是不肯嫁的对不对。”

新郑郡主斩钉截铁的点点头:“是的,不管太子殿下许配何须人家,我死都不会嫁人的。”

朱慈烺哈哈一笑:“你可不要后悔。”

新郑郡主表情依旧坚决:“绝不后悔,我此生当出家为尼,也绝不嫁人。”

一旁的周王妃大急:“你这孩子,胡什么。太子殿下莫怪,都怪臣妾管教无方。”

周王朱恭枵也跟着道:“殿下恕罪,这孩子都被她母亲惯坏了。殿下放心,三年之后,臣定会为女置办好婚事。”

朱慈烺却没有理会朱恭枵,而是看着新郑郡主继续道:“若是本宫跟你,你嫁的人是杜忠仁,你也当出家为尼,绝不嫁人的么。”

此言一出,新郑郡主朱芸脸色大变。一旁的周王朱恭枵夫妇也是大吃一惊:“殿下,您这...”

周王府家丁杜忠仁,出身卑微,乃属贱民籍。太子竟然让郡主三年后嫁与此人,这怎么可能。

别是朱慈烺,怕就算是崇祯皇帝也没有这个能力。在这个等级观念森严的时代,一切规矩制度都建立在封建道德观念之上的。天下人当如何看待此事,皇家颜面何在。

女尊男卑,一个区区家丁怎配得上郡主。若是男尊女卑还好,毕竟太祖皇帝曾有旨意,君王皇后之选,当从民间选良家为配。

当年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,也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。让皇帝从民间挑选女子为皇后,可谓是煞费苦心。

可从民间挑选女子也是需要条件的,不止是你长得年轻貌美。还要知书达理,性格温良。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你的出身一定要干净。

哪怕是出身于平民之家,数代之中也都是老实本分的百姓。当年天启皇帝就是这样,从数千女子中选中了张嫣皇后。

像是崇祯皇帝朱由检,选中的周皇后,也就是朱慈烺的母亲。虽国丈周奎不是个东西,可周奎并非贱民籍。

像是杜忠仁就不一样了,他不过是个王府的家丁。一个家仆,他是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平民的,更别提娶什么郡主了。

朱慈烺“哼”了一声:“岂能以出身论贵贱,舜,从田野之中被任用。傅,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。胶鬲,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。管夷吾,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中被举用。孙叔敖,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。百里奚,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。远的不,咱近的。卫青也是出身于家仆,咱们的太祖先皇帝,出身如何?”

年少的卫青,为奴隶之子,随母性,出身贫寒,生如浮萍。作为私生子先后在平阳侯家中跟随母亲渡过了童年,又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,放羊或被郑家人奴役,后回到母亲身边受平阳公主之恩某得公主骑奴的一官半职。在青少年时期,卫青好读书,从经史典藏到兵法纬列感悟颇深,天赋异禀。虽然出身贫贱,但涵养了宽广的心灵和深邃的思想。

从出身上来,这个杜忠仁和卫青还真有些想象。只不过,卫青大部分得益于他的姐姐卫子夫。卫子夫作为平阳侯府的歌姬机缘之下被汉武帝刘彻选入宫中,一家人摆脱奴籍,因卫青相貌品行和武艺不凡,任建章宫监,迎来人生的转折点。

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,内有窦太后主持朝政,朝廷迂腐,外有匈奴等屡屡侵犯边境。刘彻韬光养晦,修习朝政之术,重用朝廷年富力强、思想先进的新人,这当中就包括卫青。

卫青在军队建制和战略上充分发挥其才能,深入匈奴,获取第一手的战术情报,训练骑兵,出征突袭匈奴,利剑第一次出鞘,就荡平龙城,威震四海,受封关内侯。

而后卫青攻占高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