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六十章 银矿(1 / 2)

暗卫孟樊超果然不是盖的,之前多年的江湖行走经验,使得他很快就打听到了一些蛛丝马迹。

此地有多处银矿,这东西可都是一个个的聚宝盆。起初,大明朝廷还允许民间少量的私自开采,只要课税就可以应付了事。永乐年间的福建尤溪县民朱得立就首先尝试采银,并能每年缴纳36两。

此后,朝廷的官办银业越发做大做强且理直气壮。直至宣德年间,朝廷在设立官局后更是直接严禁私矿,并有了“私煎银矿罪”。

凡福建、浙江等处军民私煎银矿者,会被处以极刑,全家迁居化外,胆敢逃逸就调官军剿捕。两年后,朝廷又追加条款,聚众偷挖者将发配云南边卫充军,将灰色收入也彻底封死。

然而面对这么大的利益诱惑,到了英宗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私人开采的银矿了。还都自己的私人武装。这些私人银矿主得到利益后又多跟朝廷中人联络,合办开厂。

至于地方官府,那自然是来个官商勾结。如果这官员不服,那也简单,除之。

这些地方上的大矿主个个财大气粗,和官员们又是牵扯不断的利益。地方上的官员很难保持清廉,而不被拉下水。

这是人都有弱点的,无论你是慕名还是逐利,无论你是好色还是贪权。只要你想,这些大矿主们就有办法腐蚀与你。

如果遇到个清如水廉如镜的官员,不论如何威逼利诱都不肯低头的好官。那你也无可奈何,比如之前的一方知县,定兴县的荣博鹏。

此人上任之后就雷厉风行,彻查境内大大的私人矿场。结果呢,下面的县丞、主簿、巡检、驿丞、闸官、税课大使、河泊所大使、书吏、三班衙役捕快等等,无一人肯听他调遣。

因为,这些财大气粗的大矿主们,早已联合起来大肆的贿赂上下买通,即便是他一个知县上任,也是无可奈何。

就这样,这个荣博鹏想查也无从查起。愤慨之下,他上书知府。结果那保定知府早就被贿赂了,一纸公文下来,将荣博鹏厉声训斥了一顿。

偏偏这个荣博鹏就是不信邪,硬是要和这些奸商硬扛。其结果就是,莫名暴毙。

知县家人自然是不乐意,于是上书伸冤。一个堂堂的知县就这么没了,自然引起了京城主意。案子上报到崇祯皇帝面前,崇祯皇帝也是大为震惊。

于是,下旨彻查。

这么大的案子捂是捂不住了,保定知府派人彻查。其结果就是,荣知县确实是暴毙而亡的。死因,是到地方巡查的时候突发疾病。

保定知府定下的案子,上报了京城。可是荣知县的家人自然大为恼怒,于是再次上书伸冤。崇祯皇帝这才事觉蹊跷,于是让刑部侍郎吴文登去查。

结果,吴文登去查了三个月。回来的时候,也这荣鹏博乃是突患暴疾而亡。

崇祯皇帝又问,为何朕收到的弹劾奏疏却,定兴县多私采银矿,地方官商勾结欺压残害百姓。

吴文登汗如雨下,还是硬着头皮据臣在定兴县的调查来看,并未发现有私自开采银矿的行为,万岁不可轻信谗言。

终究崇祯皇帝还是有些狐疑的,荣鹏博的家眷不断的上书伸冤。这绝不是空穴来风,可是查来查去皆无果而终。

偏偏就这这个时候,清官荣鹏博的家人,突然全家中毒而死。

死因根据调查,是荣鹏博的八十岁老母上山采集野蘑菇所致。这荣鹏博的遗孀将野蘑菇炒了全家食之,结果一家老上下七口人皆中毒而亡。甚至于,年幼的两岁幼童。

这一下,荣鹏博全家都死了。此案也就彻底的了结,国事繁重,无人再上书崇祯皇帝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再去过问这件事。

而那个刑部侍郎吴文登,早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,因为牵连成国公朱纯臣的案子,已经被拖出去砍了脑袋。

仅仅一个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