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 晓峰独守支教路,暮返陋居心愈定(2 / 3)

忆,也有对未来的思索。

下午的阳光透过教室那扇有些破旧的窗户,洒在孩子们充满朝气的脸上,给简陋的教室增添了几分暖意。林晓峰老师提前几分钟就来到了教室,他站在讲台上,看着孩子们陆续走进来,或笑着和同伴打招呼,或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整理书时间到了中满是欣慰。

上课铃响了,林晓峰清了清嗓子,开始了下午的课程。今天下午要讲的是一篇关于自然风景的课文,他希望能通过这堂课,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,尽管他们身处这偏僻的山村,或许很多孩子都还未曾真正领略过外面世界那些壮丽的景色。

“同学们,我们今天要一起走进一篇特别美的课文,它会带我们去看看那些我们可能还没见过的美丽地方哦。”林晓峰微笑着说道,眼神中带着鼓励,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他的热情。

他转身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课文的标题,粉笔在黑板上划过,发出轻微的“吱吱”声。接着,林晓峰拿起课本,开始朗读起课文来。他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情,仿佛他此刻正置身于那些如诗如画的风景之中,孩子们也被他的声音吸引,一个个坐得更端正了,小眼睛紧紧地盯着林老师,认真地听着每一个字。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“看这里呀,同学们,作者描写的这片森林,里面的树木又高又大,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,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,就像地上开满了金色的小花一样呢。”林晓峰一边读着课文,一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画面,还不时地用手势比划着,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。

读到描写小溪流淌的段落时,林晓峰放慢了语速,声音变得更加轻柔:“那小溪的水呀,清澈见底,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。溪水潺潺地流淌着,发出清脆的响声,就像在弹奏一首美妙的乐曲。你们可以想象一下,把手伸进那凉凉的溪水里,感受着水流过手指的感觉,是不是特别舒服呀?”说着,他还轻轻晃了晃自己的手,仿佛真的在触摸那清凉的溪水。

孩子们听得入了神,眼神中满是向往,有的孩子甚至微微闭上了眼睛,仿佛已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森林和潺潺的小溪边了。

讲解完课文内容后,林晓峰开始引导孩子们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。他在黑板上画出了简单的思维导图,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描写景物的顺序、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关键要点。

“同学们,你们看这里,作者先写了森林的整体样子,再具体描写了里面的树木、阳光和光斑,这就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的哦。还有这里,说树木像绿色的大伞,这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呀,这样写能让我们更清楚地模拟出树木的样子呢。”林晓峰耐心地讲解着,不时看向孩子们,观察他们是否理解。

有个小男孩举起了手,林晓峰笑着点了点头,示意他发言。小男孩站起来,有些紧张地说:“林老师,那比喻就是把一个东西说成另一个东西,让它变得更好看,对吗?”

林晓峰笑着鼓励道:“你说得很对呀,小男孩同学,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,这样可以让我们描写的东西更加生动形象,就像这篇课文里把树木比喻成绿色的大伞,我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出树木又高又大,还能遮荫的情况啦。”

小男孩听了,开心地坐下了,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,表示明白了。

接着,林晓峰又让孩子们分组讨论,根据课文的描写,自己想象出一幅画,并试着用几句话描述出来。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,纷纷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热烈地讨论着,教室里充满了叽叽喳喳的讨论声。

林晓峰走下讲台,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,倾听着孩子们的想法,不时给予指导和鼓励。

“嗯,